2022-05-08 08:39:56 來源:中國鐵路
你知道嗎?
鐵路上許多設備設施的
設計理念或科學原理
其實是“拜師”于自然
借鑒了許多動物的特點
↓↓↓
動車組列車 — 海豚、鷹隼
高鐵是“速度”的象征,動車組設計師將目光瞄準仿生學,他們挑選出海豚、鳥類等動物進行概念模型構建,設計出不同型號的動車組。
“龍鳳呈祥”智能動車組CR400BF
“瑞雪迎春”新型奧運版復興號
智能動車組CR400BF-C
例如,“龍鳳呈祥”智能動車組CR400BF和“瑞雪迎春”新型奧運版復興號智能動車組CR400BF-C的車頭設計便采用了仿生學與空氣動力學原理,仿生于鷹隼和旗魚,流線型的車頭棱線分明,型面過渡光滑,能夠有效減少氣體分流,車身空氣阻力降低約10%,更加節約能源。
仿生于海豚的
CRH380B車頭
CRH380B型高速動車組采用經過優化設計的“海豚”型車頭,外形流暢,有效地降低高速運行時的空氣阻力。
駝峰線 — 駱駝
鐵路編組站的駝峰線是修筑在適當坡度上的鐵路軌道,凸起的“小山丘”猶如駱駝峰背。需要進行解體、重新編組的車輛利用自重和駝峰坡度產生的勢能,自動溜放到不同的股道,可以大大提高調車作業效率。
蜈蚣梯 — 蜈蚣
鐵路供電部門在進行接觸網、電力等高空作業時,常常使用檢修“神器”——蜈蚣梯。
這種梯子絕緣性能良好,還可以分段拆裝攜帶。垂直掛在接觸線上時,左右伸出腳蹬讓梯子遠遠看上去猶如一條長長的蜈蚣。
象鼻鐵 — 象
軸套連接件的連接部分俗稱“象鼻鐵”,呈“丁”字型,上端固定在道岔拉桿上,下端卷曲,像大象鼻子卷甘蔗一樣牢牢“卷”在動作桿上,軸套兩側形成合力,能使動作桿順利咬合。
隨著鐵路技術的發展,道岔不斷更新改造,“象鼻鐵”越來越少見。
水鶴 — 鶴
在蒸汽機車還在使用的年代,鐵路線路旁聳立有高大的上水裝置——“水鶴”,及時為蒸汽機車補充用水。
“水鶴”底部固定在地面,上部伸出的橫向輸水管宛如鶴的脖頸,前端彎下來的部分酷似仙鶴的頭部。給水工通過拉動連接的鐵鏈控制上水管左右轉動。隨著蒸汽機車時代的謝幕,“水鶴”也逐漸消失在鐵路旁。
隨著鐵路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
工機具的設計越來越復雜
未來還會有哪些
借鑒自然的鐵路設計?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供稿:《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廣東記者站(廣州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圖:何廷昭 李周徐媛杜勇勇 龍利芝 李冬健 曹文 許彬 連志鴻 謝斯煒 肖峰 李亞華 李泳鋅
漫畫:曾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