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12:32:49 來源:極目新聞
近日,江蘇一研究生小張接到電話稱,需要注銷其在校期間注冊的“京東白條”,否則將影響征信。隨后,小張按照指導操作,3個多小時里陸續貸款近74萬并打入“中間賬戶”,“客服”卻以下班為由掛斷電話。目前,小張最后一筆匯款已被警方攔截,其它款項被轉移至多個賬戶,警方正在調查追蹤中。
新聞曝光后,網友對小張的遭遇既深表同情,又恨鐵不成鋼,不少人都說,讀到研究生還被騙子這樣耍著玩,這研怕是白讀了。但其實被騙這件事,跟學歷真沒什么必然聯系。研究生也終究是學生,還沒有走出校園體驗社會,防騙經驗不足很正常。
不要說研究生了,大學教授被騙的也不少。智商高,學術研究有專長的人,并不一定就有識破騙局的“慧眼”,很多自詡社會經驗豐富的“老江湖”,面對騙子的招數也不是都能招架得住。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被騙,再聰明的人也有犯糊涂的時候,被騙的都是受害者,實無必要再對其冷嘲熱諷。在任何詐騙事件中,大家應該一致譴責的是騙子,應該共同防范和抵制的,也是騙子。
而且,這個騙局不普通。如果只是一般電話里說說,小張可能也不會上當,但是騙子不僅準確報出了小張個人信息,還出示了虛假的紅頭文件及“客服”證件照,同時以影響征信為借口對小張進行恐嚇。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不僅僅是詐騙,更是非法獲取他人個人信息,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利用他人對個人信用的重視違法犯罪,是對誠信社會和法律規范的公然挑釁。騙子的手段如此卑劣囂張,如果不能時刻保持高度警惕,與時俱進地增強防范意識,今天受騙的是小張,明天也可能是我們自己。在無孔不入的騙子面前,自以為是的輕敵是最大的漏洞。
從這一騙局可以看出,個人信息泄露的確是詐騙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也是個人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很多人都是一聽到對方報出個人信息,就亂了陣腳,開始對騙子言聽計從。當下,要徹底杜絕個人信息泄露,是非常困難的。網絡錯綜復雜,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后臺操作、暗箱買賣,總有人為了利益趨之若鶩,即便人們再怎么防范,也很難給個人信息穿上金鐘罩鐵布衫。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有賴于整個社會安全意識的提升和網絡安全機制的全面升級,這顯然還需要一個過程。
但是,防止自己不因個人信息泄露而被騙,還是可以做到的。掌握了他人個人信息的騙子,為了營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詐騙場景,往往會非常主動地報出其所掌握的信息,并且非常積極地提供佐證,凡是遇到這種“過分熱心”、“主動自證”的陌生來電,就應該有十二萬分的小心。
詐騙手段千種萬種,但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要人掏錢?,F在的“反詐騙”宣傳,已經說得非常簡明扼要,征信不可能收錢修復,案底不可能花錢消除,凡是以各種非官方、非正規手段解決問題為由索要錢財的,基本都是詐騙。網戀騙局,刷單騙局,投資騙局,征信騙局……一個一個騙子都不外如此,目的就是要你轉賬,只要你不轉賬,就立于不敗之地。
不管學問有多高,學歷有多好,“反詐騙”都是社會大課堂的必修課,學好這門課,既是保護好自己的權益,也是為維護社會治安作貢獻。保持清醒,克服不良心態,遇事不決,多打反詐熱線,大家都在“反詐”這門課上不斷精進,多修“學分”,騙子自然就沒了容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