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0 15:25:05 來源:快科技
網購洗發水,不料卻收到“潘飄飛絲”!近日,這樣一段視頻引發網友熱議。5月8日,視頻拍攝者何先生告訴記者,洗發水是他岳母看某電商平臺彈窗廣告買的,他們收到后,才發現可能是個山寨貨。
龐大的中國市場,為山寨貨提供了生存土壤。從小到大,誰又沒碰過幾個山寨貨呢?網上曾經有個段子,十分流行——“早上,我被‘山寨手機’的鈴聲叫醒,洗完臉抹上‘迪澳’乳液,泡上一碗‘康帥傅’紅燒牛肉面,再喝袋‘豪牛’牌酸奶,然后穿上一身‘阿迪瓦斯’運動裝,快樂地出門……”無孔不入的山寨產品,用差不多的外包裝設計,字形相似的名稱,考驗消費者“找茬”的眼力,一次次讓人哭笑不得。
這位購買到“潘飄飛絲”的網友,得到的更是“至尊級”的山寨體驗,花一瓶洗發水的錢,一次性集齊三大家化品牌,造假造出了“聯名款”的氣勢,不得不說,商家為了賺黑心錢還是相當努力的。
眾所周知,大的超市、賣場,山寨貨是很難進入的。從前,山寨貨多出現在一些小賣部,個體商店,尤其在城郊、農村零售中比較泛濫。而電商渠道飛速發展之后,山寨貨又將陣地從線下拓展到線上,在電商平臺肆無忌憚地“開疆拓土”,無底線地模仿抄襲,侵犯知識產權,甚至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電商平臺成為山寨“重災區”,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增強,對產品品質越來越警覺,當面驗貨的話,光靠近似的外觀蒙人比較困難;另一方面,電商的遠程交易模式,讓山寨貨有個更廣闊的渾水摸魚、虛假宣傳的空間,甚至利用推薦機制,直接將“山寨貨”以真貨的名義推送到消費者面前,誘導消費。
何先生的岳母當然不會去專門搜索“潘飄飛絲”這么非主流的產品購買,而是被電商平臺彈窗廣告所蒙蔽,以為是正牌商品才買的??梢?,無論是線上線下,山寨貨的銷售,利用的永遠是部分消費者缺乏判斷力、容易被低價吸引的心態。一直以來,很多消費者對山寨貨也不怎么較真,要么是明知山寨,就想花低價過過名牌癮;要么是對牌子也不講究,買的不是正品,笑笑也就算了;還有些是像何先生這樣,明明知道是山寨商品,用了也覺得不舒服、有問題,但是花錢不多,維權又嫌麻煩,索性扔了就當買個教訓。
雖然當事電商平臺表示,對假貨零容忍,用戶投訴就必然會處理,一旦核實就會嚴肅處罰。但因為社會對山寨貨的危害認識不足,仍有很多消費者缺乏維權的意識和動力。買的人不較真,平臺也就當看不見,一邊“零容忍”,一邊一搜就一大堆,甚至還能推送彈窗給流量,這不就是變相縱容嗎?
山寨貨泛濫,造假抄襲的大賺特賺,惡意競爭,對于原創品牌必然形成沖擊,市場秩序被擾亂,創造積極性被挫傷,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無益。從消費者角度而言,一分錢一分貨,山寨貨多數都存在質量問題,有些危害雖然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但如果山寨成風,劣幣驅逐良幣,對生活會有多大的負面影響,不言自明。
所以,平臺對山寨商品要有堅決抵制的鮮明態度,就不能只等著消費者投訴,要嚴格按照《電商法》的規定,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主動清除屏蔽山寨商品的信息,避免消費者“踩坑”,也為自身經營樹立更為安全規范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