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4:03:52 來源:魅力中國網綜合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城市祥和安寧的生活瞬間步入了緊張忙碌的狀態。七里河區西湖街道在省、市、區三級疫情聯防聯控指揮中心周密部署、統一調度下,在廣大轄區群眾的支持與配合下,從嚴正以待的疫情攻防阻擊戰轉為“外放輸入、內放反彈、動態清零”的常態防控,體現出了街道、社區在“社區善治”建設和推進方面一步一步的整改和完善,為更好的服務轄區居民、應對突發事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黨建牽頭,領導干部靠前指揮戰疫情
3月5日,蘭州新區疫情突發,全市上下嚴陣以待,積極展開了新冠疫情應急聯防聯控工作。3月7日晚11時,經層層排查,西湖街道小西湖西街社區轄區內的某公司家屬院,發現新冠肺炎陽性患者。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了解患者居住樓棟相關具體情況,周密部署患者、密接、次密接人員的轉運安置,樓棟、小區的管控消殺工作。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規定,落實好防控措施和隔離人員關心保障服務,提醒工作人員做到自我防護,確保完成疫情防控任務。
西湖街道針對轄區疫情防控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從點切入、以點帶線、由線及面”的工作思路,通過快速的流調排查找準疫情風險點,在嚴格的區域管控基礎上排查整條風險傳播鏈,科學研判疫情傳播風險,分區分級劃定防范區域,快速凝聚駐守干部、樓院長、網格員、黨員志愿者、退役軍人、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參與聯動防控,緊盯黨建引領疫情防控的工作“靶心”,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吹響“集結號”,以點滴行動匯聚“抗疫”力量,構筑起群防群治的戰斗堡壘,從而實現整個轄區范圍內社會面的嚴管嚴控。
科學研判,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
通過公安、公共衛生、工信、交通、出入境等部門的大數據反饋,尤其注重疾控、聯防聯控排摸研判,由街道開展大數據量的核查工作。第一時間匯總,第一時間報告,為實現精準管控打下了堅實的篩查基礎。截至目前,西湖街道累計排摸協查信息20817條,落實來蘭返蘭人員信息3476人。
街道、社區充分利用多種媒介,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疫情防控知識知曉率、疫情防控技能普及率,把宣傳工作做細做實。印制宣傳頁8萬余份、張貼《致居民的一封信》3千余份、在轄區內懸掛疫情防控宣傳標語百余條,同時街道、社區開通24小時疫情防控熱線咨詢電話11部,接聽群眾咨詢。通過“敲門行動”、“大喇叭”宣講、樓院長微信(QQ)群宣傳等多種方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引導居民群眾自覺落實防控要求,做到來蘭、返蘭不瞞報、不謊報,養成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不扎堆等良好的社交、衛生習慣。嚴格落實“查碼測溫”不打折扣,將駐守干部下沉力量補充到網格三不管樓院物業小區的宣傳工作中,當好“守門人”,把好居民“回家門”,堅決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快速響應,做好疫情防控的“督管人”
快,主要就是快!快速響應和精準的劃定管控范圍,包括封控區域、管控區域、防范區域的劃定,要實現最小單位的精準管理,實現最科學的范圍劃定,實現最低密度的輿論信息傳遞。
在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后,街道疫情防控辦公室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積極聯系區聯防聯控辦對患者連夜轉運、集中隔離,并聯系轄區派出所對家屬院及時封控,配合專業環境消殺部門對家屬院進行全覆蓋、無死角消殺行動。隨后,迅速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對家屬院內居民開展核酸采樣工作,確保徹底清除隱患。例如自收到確診病例魏某的流調報告后,工作人員仔細梳理了魏某在西湖街道轄區的活動軌跡,第一時間劃定魏某居住的小區單元為封控區域,相鄰單元為管控區域,所在社區為防范區域;隨后對其軌跡內停留的點位重點管控,密接次密接立即轉運集中隔離,次次密接嚴格居家門磁管控,封閉區域內時空伴隨人員全員核酸,其余人員通知其嚴格防護就近自行核酸檢測;最后對魏某停留的所有場所展開地毯式封閉消殺。
旗幟引領,做好疫情防控的“一線人”
在準確排摸和科學管控后,處置一定要果斷,一定要準確。充分發揮“社工委”的平臺優勢作用,通過樓院長和駐守干部“雙運行機制”,街道、社區“火速”集結防控力量,迅速部署,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微信、短信等方式向駐守干部、黨員、退伍軍人志愿者等發出抗擊疫情倡議書,號召廣大黨員在疫情防控戰役中站在最前沿、沖在第一線。在抗疫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11個,黨員突擊隊9支、黨員服務隊9支,200余名黨員群眾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嚴守在封控區、管控區、核酸檢測區、運送物資區……各種支援人員的加入,大大增強了社區的防控力量。眾志成城、共克時艱,讓黨旗在疫情防控斗爭一線高高飄揚。
用好駐守社區干部力量,集結退役軍人、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一切力量,形成“社工委+駐守干部+樓院長+物業+志愿者”的聯動機制。按照“社工委”委員、駐守干部相對應的轄區樓院網格,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細化各網格、小區的防控工作任務和措施,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處處有人跟,事事有落實,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疫工作。
通過在轄區公告欄張貼宣傳彩頁、發放宣傳冊、小喇叭循環播放、電話聯系、居民微信群發通知等多種方式,全面排查來蘭返蘭人員以及到過市內重點區域的人員,全方位、多形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引導居民群眾減少外出活動,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聚餐,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呼吁轄區居民密切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疫情信息與防疫政策,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網。
高效后勤,做好疫情防控的“服務員”
將防控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一戶一策、一人一策,每日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三次巡視,嚴格按照各項標準流程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管控和服務工作,對社區大量居家管控人員完成密接轉運、居家核酸檢測、輿情焦點分析、落實居家管控衣食住行用配套服務等。
針對疫情防控形勢的發展變化,為了讓居民在隔離期間安心也放心,社區樓院長及網格員化身樓棟守護者,為隔離住戶的日常生活提供后勤保障。同時,“社工委”、駐守干部充分利用樓院微信群,除了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之外,重點組建心理疏導團隊,以“專業+志愿”的模式,為居家監測人員、轄區群眾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心理咨詢服務。“一人一策”及時介入,有效化解,為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實際的服務細則,提高了服務的針對性和精細度。樓院長微信群及時主動對接轄區單位、轄區居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按照需求內容、按照輕重緩急精準服務。比如積極對接區聯防聯控辦醫療救助組,針對特殊人群開放綠色服務通道,由專人負責,點對點的開展特殊人群的特殊服務。轄區居民秦師傅面對突如其來的小區封管篩查,家屬每周一、三、五需要到醫院做透析,在詳細情況了解后,社區防疫志愿者立刻現場做好登記,了解他當前的身體情況,有什么特殊需求等,并與他確定做透析的具體時間。同時,各樓院長就每個單元成立了專門的微信群,并由志愿者和駐守干部組成“單元管家”,挨家挨戶排摸有就醫需求的居民。經過收集整理,小區內還有同樣需要按時做透析的馬師傅、待產的張女士、孕期需要定期打黃體酮的強女士、支氣管炎需要輸液的小朋友、發高燒的小朋友等。“放心,有我們呢!”——一句簡單的話,消除了就醫居民的不安和焦慮。了解清楚情況后,就醫專班及時統計每個需要就醫居民的信息,快速上報給封控小區醫療對接群。經過各方的努力,為有就醫需求的居民群眾迅速開啟一條“綠色通道”,閉環運送至定點醫院就診,針對定點醫院不能解決的問題,協助居民聯系原醫院,并由專人專車送至醫院。就醫整個過程閉環轉運,既保障了居民及時接受醫療救助,也防范了風險。
創新模式,探索“1+3+4” 基層治理新路徑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西湖街道研究探索“1+3+4”新路徑,創新了基層治理的新模式。
“1”是以黨委為引領的圓心點。街道黨工委、社區“社工委”堅持黨建引領,以黨支部書記、“兩委”成員為骨干,以社區青年黨員、省、市、區級下沉干部、志愿者為中堅力量,積極構建“黨委抓牢支部、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群眾”工作機制,成立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黨員志愿者隊伍等20支,設置“黨員服務站、黨員示范崗”等45處,帶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切實擔負起疫情防控責任,沖鋒在前、戰斗在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3”是構筑社工委、公共委、愛衛會為支撐的三條支線。“社工委”積極發揮牽頭作用,社區主動搭建平臺,加強委員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傳達上級管控要求,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對轄區樓院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合理安排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省、市、區級下沉干部,居民志愿者、退役軍人志愿者下沉一線同心抗疫。通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多措并舉,扎實做好社區基層治理工作,提高服務群眾水平和能力。根據上級要求,各社區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召開動員部署會,成立以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人、計生專干、物業服務人員、社區民警及轄區醫療機構相關負責人和志愿者為主的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廣泛宣傳疫情防控、居家防疫、核酸檢測要求及公共衛生委員會的目標任務、工作措施、重大意義等,提升轄區居民群眾關心關注衛生健康積極性,提高基層公共衛生治理水平。各社區分別成立愛國衛生委員會,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將衛生健康知識的普及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筑牢居民生活安全的社會大防線。利用微信群、電子屏、宣傳條幅、大喇叭等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宣傳,普及疫情防護措施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個人防護;組織“愛衛會”成員對背街小巷死角垃圾、樓道亂堆雜物、小廣告等進行全面清除,對辦公區域、公共場所進行全方位消殺,保障安全的生活環境;督促轄區沿街門店、藥店及餐飲單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消殺工作;四是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進一步做好快遞物流點、菜鳥驛站等重點區域的消毒消殺工作。
“4”是發揮退役軍人、“雙報到”黨員、宗教場所宗教人士、網格樓院長為主體的四股力量,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組織發動40名退役軍人組成金城百合志愿服務大隊,筑起了一道堅不可破的退伍軍人防線。他們的身影遍布轄區大街小巷、樓院小區及核酸采樣點,積極投身社區志愿者行列,參加秩序維護、防疫登記、卡口點位執勤等工作。駐區單位150余名在職黨員“組團”到各社區報到,服從社區統一調度指揮,將他們分派在轄區70個管控卡口點,細化任務、值班值守、后勤保障、測溫登記、消殺防控,配合醫務人員協助做好轄區居民核酸檢測工作,講解流程、維護秩序、掃碼登記、信息錄入等,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員干部的初心,詮釋了為民服務的擔當,有力緩解了社區連續作戰、人員疲憊的局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依托“社工委”平臺,充分發揮少數民族“社工委”委員在宣傳防疫知識、組織動員居民、凝聚信教群眾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寺管會負責人通過線上形式將當前疫情形式的嚴峻性向廣大信教人士宣傳,提高轄區信教人士對疫情防控知識的知曉率,并配合社區做好核酸檢測、防疫宣傳等各項工作。網格員樓長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戰斗之,通過小區宣傳欄、防疫微信群、流動小喇叭等方式,進一步加強防疫政策宣傳,耐心做好居民解釋工作,積極主動化解矛盾糾紛,疏導群眾因為長時間居家隔離產生的焦躁情緒。引導居民自覺做核酸,既做到逐樓逐戶逐人、應采盡采、不漏一戶、不留一人,又實現全員快速高效采樣到位。對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居民提供暖心服務,每天早晚電話、微信聯系居家健康監測人員,記錄其體溫、身體健康狀況等,掌握他們的“第一手”情況。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黨員干部、“社工委”委員、樓院長、下沉干部、退役軍人、網格員、志愿者的身影無處不在,西湖街道積極探索“點、線、面”聯防聯控體系,不斷完善“社工委”運行、駐守干部下沉、樓院長對接等工作機制,不斷發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廣泛參與社區治理,將疫情防控常態化、社區善治流程化、服務群眾精細化等各項工作緊密結合,做到沖鋒在前有推進,為民服務有保障,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佳效果將“社區善治”模式運用到基層治理方方面面,有效守護了轄區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城市公共安全,構筑起了基層社區應急防控保障的堅實堡壘。